当前位置: >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15时04分     来源:普洱政协 阅读次数:52310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数字经济的虚拟性、高附加性、高渗透性、边际成本递减和外部经济性,正全面推动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和部门对数字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政策措施滞后,缺少主动作为。二是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从事数字研究的企业和机构少,研发投入不足,缺乏产学研合作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融合型、实用型人才紧缺。三是数字经济规模小。以普洱为例,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达规企业只有22家,其中,涉及互联网及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规上企业仅有普洱辰宇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奥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普洱城市大脑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缺乏领军型、龙头型的市场主体,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四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任务艰巨。许多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投资回报周期长、转换成本高,或者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等,数字化改造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对此,就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着力加强对数字经济工作的全面统筹。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发挥好高规格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施“十四五”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工作水平、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规划和行动计划的落实力度,探索建立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督考评机制,按年度组织开展检查与绩效评估,并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树立鲜明导向。

二要着力培养和引进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经济”,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政府要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深度融合。要鼓励支持本地院校和机构组织设立相关专业和研究力量,为企业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鼓励后发地区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借助外力,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和柔性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各类数字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地方所用。

三要着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以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只有修好信息“高速路”,数字经济才能真正驶上“快车道”和“超车道”。要紧跟国家“新基建”工作部署,结合国家政策和云南实际,及时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加快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投资建设上不能沿用传统基建的老办法,要更加面向市场,更加注重应用。要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开展好精准招商,培育好本地企业,共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四要着力加快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不能只局限于数字产业化,而是要把产业数字化作为主战场,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改造,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要注重打造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转型的标杆示范,为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新榜样,为传统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要把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围绕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帮助更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物流售后等环节拓展数字应用,努力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


主办:政协普洱市委员会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643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143号 下载中心 技术支持: 华海信息